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我国将投资超过30亿元构建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络

来源:
中国电子报
发布时间:
2017-07-10 09:14
阅读:

  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对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切实加强“十三五”期间边海地区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营造安全有序的边海地区电磁环境,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于日前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边海工程推进工作座谈会。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国将投资超过30亿元,经过两到三个五年规划,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备、全国“一盘棋”的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络。

  实施边海工程意义非凡

  边海工程是指在我国边境区域和沿海重要区域、重要海域开展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工程,建设内容包括固定和移动相结合的无线电监测设施及其载体、信息系统以及相应的配套设施。

  边海工程是根据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和《国家无线电管理规划(2016-2020年)》“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工程”的有关要求而提出的。在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宋起柱看来,实施边海工程的重大意义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有助于维护国家领土安全和实现边疆长治久安,二是有助于服务边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三是有利于维护边海地区无线电业务使用的合法权益,四是有助于提升全国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水平均衡发展。因此,无论从国家的战略层面,还是从无线电管理的实际情况出发,都决定了“十三五”期间必须启动边海工程的建设。

  宋起柱说用“1 2 3 4”对边海工程进行了高度概况。所谓“1”,就是一个总体目标:要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备、全国“一盘棋”的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络,这个“1”就是要体现全国统筹的概念。

  所谓“2”,就是边海工程既涉边,又涉海,从区域上讲包括这两个方面。

  所谓“3”,就是在建设中主要推进的是三方面内容:一是有关标准规范,要基本形成完备的适应边境和海域无线电安全保障需要的技术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体系;二是有关监测网络,要按照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要求,采用固定、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边海地区技术设施建设;三是有关信息系统建设,要完善边海地区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各类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加强频率、台站、监测等各类数据的挖掘分析,提升对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

  所谓“4”,就是有四个基本原则,体现了推进边海工程的思路:一是国家统筹,地方落实,强调发挥好国家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国家制定标准规范,加强督促指导;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抓好推进落实工作;二是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地方要重点解决边海地区无线电管控难点重点问题,最大限度发挥技术设施的作用;三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各省要制定本省(区、市)边海工程实施性规划,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协调、分步实施;四是资源共享,密切协作,要动员相关行业积极参与,形成多方力量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

  边海地区技术设施建设要迎难而上

  宋起柱指出,边海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在下一步推进过程中,既要抓好标准规范和专项规划的顶层设计,又要抓好地方落实工作。为此,来自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等20个省(区、市)的无线电管理机构,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的60余名与会代表,围绕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标准规范的贯彻实施及《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工程专项规划(2017-2020年)》等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并对边海工程的推进落实建言献策。

  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我国边海地区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而言,我国陆路边境地区无线电监测设施覆盖规模有待提高,重要岛屿和海域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

  从代表们的讨论情况来看,目前边海地区技术设施建设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重城市,轻边界”,边海地区的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薄弱;边海地区技术设施建设标准规范有待完善;无线电监测设施性能有待提升,监测频段范围、信号识别能力等有待加强;信息化技术支撑能力亟需提高;边海地区开展技术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难度较大等。

  作为边海工程沿海试点省份之一,海南省在边海工程建设方面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据海南省无线电监督管理局局长黄家林介绍,海南省无线电监督管理局围绕履行中央赋予海南维权、维稳、保护、开发南海的重要使命,着眼服务重点行业应用、服务智慧海洋建设、服务国防建设,努力克服海上建站难、运维难、成本高,缺乏相关技术设施建设标准和检测规范,广域监测覆盖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全面提升海上无线电监管和服务保障能力,推进海南省边海工程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

  边海工程建设效果可期

  边海工程的建设目标令人期待:到“十三五”期末,统一标准规范,整合各方资源,推进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形成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无线电安全管控能力。

  具体来看,在标准规范方面,在通用无线电管理标准规范基础上,增补完善符合边海地区特殊要求的标准规范,基本形成完备的适应边境和海域无线电安全保障需要的技术设施建设标准规范,为技术设施建设奠定基础;在监测网络方面,按照安全可靠、智能高效的要求,采用固定、移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边海地区技术设施建设,95%以上的一、二类陆路边境口岸区域实现VHF/UHF频段监测覆盖,80%的重点岛屿基本实现监测覆盖,重点区域所配设备应具备过境信号识别能力;在信息系统方面,完善边海地区信息系统建设,建设东北、西部、南部、东部四个区域中心,形成国家-区域-省三级信息处理系统。加强软件开发,对监测数据进行深度挖掘,提升对管理决策的支撑能力。

  让我们先对边海工程的建成效果一睹为快:一是有效提升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水平。通过标准规范引领,工程建设完毕后,将形成较为完善的边海地区无线电安全管控“防护网”,不断夯实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基础和技术设施建设,形成全国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一盘棋”。同时通过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以及直观可视化的管理手段,将有效加强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工作的信息化能力,提高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决策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二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和促进社会经济繁荣稳定。随着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基础设施、技术设施的建成,将极大支持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机构的各项工作开展,维护无线电电磁环境秩序,保障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通过工程建设,能加强边境地区以及(南部等)重要海域的无线电监管能力,支持国防建设,最大限度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

  三是有效发挥军地各自优势,不断推进跨界融合。通过协调利用移动运营商、军队、渔业等现有基础设施优势(依托移动基站铁塔、哨所、灯塔、巡逻站等开展基础设施共享),构建军地及行业间合作新模式,有效保障边海地区无线电管理技术设施建设需要,提高无线电安全保障能力,推进军民和跨界融合。

  边海工程的远景目标更是为我们勾勒出了边海地区无线电安全管控的美好蓝图:经过两到三个五年规划,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备,基于网络化、智能化的边海地区无线电监测网络,基本覆盖边海重要区域,具备自动发现、自动研判、自动处理、自动决策反馈等功能,实现技术设施的智能化、精细化和一体化,推动我国边海地区无线电安全保障事业取得新的突破,为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