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国内外动态 >

学习新加坡:对华最大投资国是怎样炼成的

来源:
经济参考报
发布时间:
2016-04-18 14:15
阅读:

    新加坡,一个总人口500多万的城市国家,却从2013年以来牢牢占据着对华最大投资国的地位。

    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新加坡在华累计投资金额723亿美元。2013年和2014年新加坡都是中国的最大外资来源国,2015年1-9月,新加坡新增对华投资50.7亿美元。新加坡对华投资超过2万个项目,近一半的中小型企业在中国进行了投资。目前,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主要以园区经济为主,包括已经建成的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以及即将展开的、落户重庆的中新第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

    经过21年发展,苏州工业园区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在引进外资项目上,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引外资项目超5500个,实际利用外资282亿美元,93家世家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154个项目,上亿美元项目149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7个,在电子信息、机械装备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中新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生态城内已有来自新加坡吉宝、世特、新亚等38家企业在生态城开展投资,投资总额达数十亿美元,这一数字还在快速增长。目前,中新天津生态城已初步建立国家动漫园、生态科技园和生态产业园三个产业载体,为绿色节能及高科技企业入驻奠定基础。

    输出资本与理念输出并重

    纵观两个中新政府间合作项目,之所以能取得巨大的成功,源于新加坡的多年投资,不仅仅注重资本输出,同时还输出的还有其融合发展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今日的成绩,借鉴新加坡经验功不可没。”苏州市委常委、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王翔将苏州工业园从新加坡这位老师身上学到的宝贵经验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城市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借鉴新加坡和国际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实现“一张规划图,管了二十年”,保证了发展建设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个层次是招商引资的亲商理念。站在投资者角度考虑问题,让苏州工业园区21年来累计实际利用外资260多亿美元,引进了9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而以“亲商”理念为核心的“园区经验”也成为苏州发展的三大法宝这一,成为苏州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个层次是“公共行政管理”。王翔说,“公共行政管理”的核心意义,就是让管理者的管理对象和管理内容,从招商引资时期针对企业的管理,转变到招商引资后期对所有企业员工——即新城居民的管理,也就是从初期对企业管理到后期转变为对城市管理的升华,最终让工业园区的建设完成向新兴城市建设的进化。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新方资本通过多项目融合发展的方式,全面介入生态城的建设。在中新天津生态城发展起步阶段,吉宝集团作为新加坡方面投资方,通过与中方投资方天津泰达集团成立合资公司,全面参与到生态城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中。新加坡英诺旺地集团则投资1亿元人民币,在生态城内正式开建新加坡美食城。

    2015年以来,生态城管委会还与新加坡在基础领域开展一系列合作,包括共建中新友好公园、中新友好图书馆和新加坡商品城。

    分析新加坡在华投资轨迹不难发现,其对中国经济走向保持高度敏感,在投资方向的选择上紧扣中国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主题。

    以新加坡政府控股的淡马锡为例,2004年前后,中国国有大型银行开始改革,淡马锡几乎出现在所有大型商业银行战略投资者的名单中。2005年前后,中国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淡马锡这一时期的投资则涵盖了恒大地产、碧桂园、合生创展、龙湖地产、绿城地产和佳兆业等主要的地产商。2014年7月,新加坡贸工部兼国家发展部高级政务部长李奕贤表示,新加坡对华投资以往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房地产业的开发,以后可能会更倾向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会计、律师、高科技等。

    多措并举释放发展红利

    尽管新加坡在华投资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助力,但利用外资的同时,更要注重从中汲取更多发展红利。业内人士及专家认为,还需通过多项措施将投资留住,将理念学到,为两国合作发展提供更为适宜的环境。

    2014年7月,《天津生态城跨境人民币创新业务试点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出台,具体可开展的政策包括跨境人民贷款业务,股权投资基金人民币对外投资业务,生态城内企业发行人民币债券,个人对外直接投资跨境人民币业务等。此举主要是为促进人民币资金回流,降低贷款成本,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

    中新天津生态城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斌认为,跨境人民币贷款创新业务的实施,将有效促进生态城绿色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类似的金融政策如果能更多地推出,将有助于吸引新加坡资本,并促进两国合作项目更好发展。

    “我们在发展,新加坡同样在发展,其先进的发展理念是我们需要继续学习的。”王翔说,苏州向新加坡的学习至今没有停步,苏州工业园区每年都还会派出50多批人去学习,尤其是新加坡的现代服务业。

    南京大学商学院教授刘志彪认为,除了吸收新加坡的资本外,教育、社会管理等先进经验同样要吸收。目前,天津生态城与新加坡之间的教育已有互动。2014年5月,来自生态城内天津外国语大学附属滨海外国语学校的11名学生,通过了新加坡华中国际学校首次在中国进行的招生考试,获得录取资格,将有机会赴该校留学。这批同学将成为生态城启动“国际教育直通车”项目以来的首批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