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本市动态 >

2014年天津引进内资持续增长 预计全年到位额达3600亿元

来源:
市政府合作交流办
发布时间:
2014-12-05 10:34
阅读:

  近日,天津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主任张建国接受访谈。

  在谈到2014年市合作交流办的工作进展和突破时,张建国总结说,今年以来,市合作交流办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各项工作扎实有效推进,成果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一是国内招商引资持续增长。张建国列举了一系列数字:截至10月末,全市累计引进内资项目3198个,到位资金3090.97亿元,同比增长15.8%,完成全年任务的85.9%。预计全年完成引进内资到位额3600亿元,增幅达到15%以上。他表示,今年招商引资工作呈现出3个特点:首先,大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前10个月,引进超亿元大项目465个,到位资金2604.6亿元,同比增长43.7%,占全市内资到位总额比重为84%。其次,借重首都资源取得新突破。前10个月,全市引进北京企业投资项目501个,到位资金1098.4亿元,同比增长33.3%,占全市内资到位额比重为35%。再次,实施外埠招商行活动成果显著。整合区县、商会力量,全市共组织集中推介活动1355场,累计对接走访企业11372家,签约2156家,总投资额4490亿元。

  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明显进展。首先,建立健全了协调推动机制。初步建立了高层对接机制,部门的推动落实机制,社会层面的联络配合机制。完善了落实协议责任机制、市内各部门区县工作联动机制,建立了京津冀合作情况统计台账制度。其次,全面推进与北京、河北签署的合作框架协议。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生态联防联控、搭建产业对接平台、规划建设城市群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再次,动员引导在津异地商会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先后邀请21家北京异地商会、北京女企业家协会以及河北异地商会等来津恳谈交流、实地考察,推动促成了一批投资合作项目。

  三是环渤海区域合作务实推进。首先,推进重点项目合作。认真落实天津市与山西、内蒙之间签署的合作协议,积极推进渤海化工集团内蒙能源化工综合基地、“西电东送”通道建设等项目。其次,开展产学研对接合作。强化市长联席会平台作用,组织开展了产学研合作、产业协同对接等各类专题活动40余场,促成重点合作项目百余个,总投资额近500亿元。再次,加强跨区域行业合作。充分发挥22家区域行业合作组织作用,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专项活动,促进了专项领域深度合作和区域经贸交流。

  四是对口支援工作注重综合效益提升。张建国表示,天津坚持把“输血”和“造血”紧密结合,注重提升当地自我发展能力和人才素质。全年累计投入援助资金5.485亿元,实施项目150项,圆满完成了对口支援新疆和田地区、西藏昌都地区、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以及重庆万州区工作任务。天津市8家单位、8位个人荣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张建国具体谈到,首先富民安居惠及当地百姓。天津市对口支援资金60%以上均用于民生项目。援疆富民安居工程,实现了1.5万余户农牧民迁入宽敞舒适的新居。援藏重点工程——西藏昌都生格村北大桥项目已于3月25日开工实施,明年9月份竣工通车。其次,特色产业扶持培育经济增长点。积极搭建招商推介平台,通过召开项目招商会、产品推介会以及组织优势企业赴受援地区实地考察洽谈等形式,帮助受援地区引进了57个经济合作项目,总投资额245.5亿元。再次,教育人才援助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天津市教委与青海黄南藏族自治州、天津大学与甘肃省分别签署了教育合作协议。启动实施昌都地区文艺特长生培养工作;举办基层党建、社区干部、骨干教师、农业技术、手工编织、医疗卫生等各类专题培训班34期,累计培训各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2046人。

  五是“两外”队伍贡献作用日益增强。 “两外”,主要是指市政府驻外办事处和驻津机构。首先,强化驻外办开放窗口作用。今年以来,8家市政府驻外办事处服务各区县开展各类推介、洽谈活动50多场次,帮助区县引进资金到位额260多亿元;报送信息被采用2000多条,形成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已刊发22篇,市领导批示31篇(次);接收20名区县干部到办事处挂职锻炼,培养锻炼基地作用进一步凸显。其次,发挥驻津机构作用。通过举办重大项目季度说明会、“驻津机构看天津”等系列活动,促成了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成果。在津异地社团组织已发展到33家,会员企业9249家。再次,外埠津商力量进一步壮大。在外地的天津企业商会已发展到15家,会员企业近1300家。召开了外埠津商联合总会成立大会,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外埠天津商会建设的实施意见》,支持外埠津商抱团发展。最后,完善外地在津企业投诉协调网络。组织开展了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服务月活动,健全投诉协调工作机制,前10个月共答复、解决企业问题、意见建议346件,接受政策咨询500余件,营造了企业“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