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 > 天津自贸区 >

天津港保税区:宜业宜居 活力新城

来源:
滨海发布
发布时间:
2022-07-26 16:39
阅读:

  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开创新局面!中国共产党天津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奋斗目标和总体要求,描绘了天津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大会提出“构建双城互动、新区带动、各区联动的区域发展格局”等新部署,对“滨城”高质量发展提出新要求,赋予新使命。为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可喜成就,特别是各开发区在推进新时代美丽“滨城”建设中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7月21日起,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推出“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开发区高质量发展巡礼”系列报道,聚焦滨海新区各开发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招商引资、产业发展、营商环境优化、法定机构改革的最新动态、发展成效与未来规划。今日聚焦天津港保税区。

  保税区名片

  ▲ 1991年5月12日,经国务院批准,天津港保税区在天津港港区围网立区。

  ▲ 2002年10月15日,天津市委批准开发建设空港经济区,保税区走出围网开疆拓土。

  ▲ 2017年12月22日,天津市委决定将临港经济区并入天津港保税区,保税区掀开了创新发展的新篇章。

  ▲ 2020年5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天津保税物流园区转型升级为天津港综合保税区。

  天津港保税区成为优惠政策最多、功能最齐全、手续最简化、开放层次最高的特殊区域。作为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要平台、京津冀协同发展和“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点,保税区享有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津滨海新区先行先试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和创新功能优势明显。

  保税区坐标

  天津港保税区具有“三区两港”的空间布局,即管理空港、临港、海港三个片区,坐拥天津港和滨海国际机场海空两港口岸资源。规划管理面积223.2平方公里,其中空港区域102平方公里(含天津航空物流区7.6平方公里),临港区域115平方公里,海港区域6.2平方公里。临港区域规划岸线总长度约73.07公里,目前有大沽口和高沙岭两个港区实现口岸开放。

  高质量发展看亮点

  引育新动能 迸发新活力

  日前,天津港保税区企业天津海特飞机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津海特”)完成第500架飞机定检。自2014年正式投产以来,天津海特接连获得了CAAC、EASA、FAA A320和B737NG飞机8C维修能力授权。企业高速发展的背后,是在天津港保税区这片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的热土上,享受到的综合保税区政策叠加自贸区创新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发展红利。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抢抓战略机遇窗口期,进一步优化区域营商环境,进一步增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打造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不断为天津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和美丽“滨城”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活力:打造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天津港保税区因港而生、依港而兴,是中国第二个、北方首个保税区。在近些年的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中,“活力”成为这里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的关键词。以往,提到天津港保税区的产业活力,“仓储物流”“跨境电商”等是代名词。而这几年,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保税维修等产业迸发出了新动能新活力。

  在保税区重点打造的四条标志性产业链中,海洋经济产业链着力延伸海洋油气装备、高技术船舶、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三大新兴优势产业链,补强港口航道工程、海洋能开发利用两大潜力产业链,拓展提升海洋经济外延产业链;民用航空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大飞机、直升机和无人机等航空产业;生物制造产业链依托科研机构研发资源优势,做强食品制造、生物基材料制造等优势领域,延伸健康糖等重点领域,补强新型酶制剂、生物农业等基础薄弱领域;氢能产业链以天津市氢能示范产业园建设为依托,用好工业副产氢资源与港区、物流等氢能应用场景资源优势,做强以燃料电池为核心的应用链,做大以氢气制取为核心的能源链。

  天津港保税区科技和工业创新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依托区域内海油工程、海水淡化所、天津工业生物所和氢能发展促进中心,保税区先后成立了海洋装备、海水淡化、生物制造和氢能联盟,打通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促进大中小企业创新协同发展,已形成资源互补、融通创新的发展格局。如今,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这些产业持续迸发经济发展新动能。

  产业提级的同时,作为天津市外向度最高的开发区之一,保税区也在持续开放引领,全面提升开放度、自由度、便利度,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坐落于保税区的天津航空口岸大通关基地是加快推进“一基地三区”建设部署实施的重要航空枢纽工程。近日,经过天津滨海机场海关检验检疫合格后,来自西班牙的416公斤伊比利亚火腿顺利放行。本批进口火腿是大通关基地五类指定监管场地开通运营以来保障的首票货物,也是天津空港口岸保障的首票进口肉类货物。

  “十四五”期间,保税区将依托自贸试验区机场片区政策优势,着力打造兼具口岸、商贸、多式联运功能的绿色智慧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发挥好大通关基地口岸载体功能优势,优化航空物流产业发展生态,为天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和区域商贸中心,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作贡献。

  宜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开放引领、产业提级的背后,天津港保税区营造开放发展新环境的“宜业”之道功不可没。

  89.27分!这是在今年国家发改委、中国科协公布的全国212个双创示范基地2021年度评估结果中天津港保税区取得的成绩。凭借这个获评优秀档的好成绩,保税区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专项行动组别中排名第三,标志着区域融通创新生态日趋成熟。“保税区打造融通型创新创业特色载体,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让我们企业发展起来更有活力更加高效。”这是许多企业的心声,也是一道“宜业”的必答题。而这道必答题的最佳答案,就是区域内企业真真正正发展壮大。

  在最近公布的市级专精特新获评企业名单中,保税区21家企业上榜,航大汉来、合力(天津)能源科技、瑞灵石油设备、众合智控等一大批优质中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推动了区域经济持续向好向上发展。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天津港保税区累计获评“专精特新”企业86家,其中包括重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9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13家,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2家,种子企业12家。

  98.5分!这是滨海新区此前公布的2021年度开发区营商环境企业满意度调查报告中,保税区“企业开办”指标得分,这个分数也在这项指标中排名第一。在过去的两年中,保税区出台实施了优化营商环境2.0版,营商环境明显优化。而今年出台的《保税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2022年版)》,让区域营商环境改革步入3.0新阶段。

  近日,博格华纳动力驱动系统(天津)有限公司新能源电机及电驱动总成生产基地一期项目开工建设,从签署投资协议到正式开工不到90天,再现“保税速度”。据了解,保税区招商局会同政务办、规建局责专人提前介入,对企业申报建设手续给予细致的指导及材料预审。各部门对项目立项、设计方案审批等事项施行“以函代证”,在并联审批、同步审查基础上,融入“涉水一件事”等集成办理审批新模式,形成重大项目流程保障机制,实现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当天即办理完成开工前相关手续,并提前完成临时用水、用电接通工作,帮助企业拿地之后“即时”开工。

  对于营商环境,天津海鸥手表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经办人韩俊丰深有感触。此前,他在保税区政务服务大厅“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受理窗口一次性提交了申报材料。政务办窗口工作人员按照最新出台的《天津港保税区“企业职工退休一件事”改革方案》要求,为他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当场“秒”办结。“只有真正打造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保税区营商环境体系,才能在这片区域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天津港保税区政务服务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

  宜居: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作为新晋“网红”,临港湿地公园成了市民赵女士一家今年暑期首选的打卡地。目前,该公园二期2000平方米的中草药园引种桔梗、矾根、板蓝根、藏红花等近20种中草药,增加了游园的趣味性。

  位于空港经济区中心大道附近的东西湖公园,也吸引着众多居民和游客前来踏青。这里绿化面积15.4万平方米,栽植乔灌木60余种、7500余株。四季有绿、三季有花,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黑天鹅、黑翅长脚鹬等多种鸟类提供了栖息的场所,给景观湖增添了勃勃生机。

  据介绍,保税区因地制宜,细化公园管理,着力提升景区功能。在木栈道旁铺设鹅卵石,并引湖水循环淌过,鹅卵石在湖水中高低错落,形成独特的景观;东湖木栈道连接处设立一处矩形相框,成为游人拍照打卡的好去处;围绕景观湖铺设3.75公里环湖塑胶跑道,极大地满足人们跑步锻炼的需求;东湖、西湖北侧增设休闲桌凳、亭廊等设施,打造席地而坐休闲区域,方便游客休憩。

  临港医院项目预计2024年底竣工,满足临港区域居民及企业职工的就医需求;2021年底启用的临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临港区域首家非营利性公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辐射周边5-10公里区域,服务约5万人口;通过2021年底上线的天津港保税区“城市啄木鸟”智慧平台,居民们将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拍摄、上传,即可实现问题的及时、高效处置,从而形成“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良性互动。很多居民说,这些年保税区越来越宜居,大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高质量的社会事业配套体系日趋完善。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还不断加大城市环境投入力度,实施了空港生态防护林、临港湿地公园二期等重点环境提升项目,顺利通过了文明城区和卫生城区的创建和逐年复审,市容面貌显著提升。

  对话开发区“一把手”

  推动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天津港保税区笃定“制造业立市”“制造强区”不动摇,落实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计划,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速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日前,滨海新区融媒体中心记者对话天津港保税区党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洪世聪,听他讲述保税区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的思路。

  Q

  保税区是如何全力以赴推动《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的?

  A

  洪世聪: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天津市委、市政府和滨海新区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全力以赴推动政策措施尽快落地见效,努力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天津港保税区迅速行动,结合区域实际,第一时间推出《天津港保税区贯彻落实〈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具体举措》,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切实稳住经济基本盘。

  管委会组织安排了一系列“稳经济 促发展”企业调研服务活动,倾听企业发展诉求,解决堵点、痛点,提振发展信心,精准对接服务。各相关职能部门主动担当、形成合力,不折不扣落实各项惠企政策,为企业纾解难点。今年上半年,保税区新增就业登记18077人次,为区内企业申报稳岗返还、大学生见习、一次性促进就业、新型学徒制、技能提升等9大类政策补贴,惠及企业7000余家,发放资金1.25亿元。其中,稳岗返还惠及企业6461户,发放补贴资金约1.13亿元;社保补贴、岗位补贴、房租补贴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共申报73家、2194人次,资金共计388万元;为147家企业2301人申请一次性吸纳就业补贴,补贴资金230.1万元。同时,培育4家获评市级单项冠军企业,服务3家2022年重点小巨人企业兑现中央资金奖补约600万元,通过新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已将28.4亿元退到纳税人账户,这些真金白银为迫切需要支持的企业送去“及时雨”。

  Q

  保税区将如何通过制造业质的稳定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来实现打造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开放引领区的目标?

  A

  洪世聪:为贯彻落实“制造业立市”和“制造强区”战略部署,充分发挥产业链项目对优化产业结构、稳定工业运行、支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作用,保税区围绕全市12条重点产业链,于近日制定并发布《天津港保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2-2025年)》,着力构建“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力争到2025年,保税区工业总产值超过250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高技术产业(制造业)占比达到32%以上。

  根据实施方案,保税区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加快实施串链补链强链行动,结合区域实际,重点打造海洋经济、民用航空、生物制造、氢能四条标志性产业链,培育壮大智能科技、高端装备两条优势产业链,巩固提升快速消费品、新材料、金属制品三大支柱产业链,夯实实体经济根基。实施方案以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制造业品质、推动智能化升级、加快绿色化转型以及深化产业协同开放为重点任务,从落实“链长制”、强化政策支持、加大金融支持、开展精准招商、搭建监测体系五个方面,提出保障实施方案顺利推进的具体措施。同时,围绕“4+2+3”现代工业产业体系,制定“十个一”产业链工作机制,精准推动保税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滨海新区“制造强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贡献保税力量。

  记者手记

  作为天津市外向度最高的开发区之一,天津港保税区已经描绘了“十四五”美好蓝图:以改革开放创新驱动引领新动能培育为主线,系统实施开放能级跃升、科技创新强化、新动能引育、空间布局优化、综合环境提升五大工程,全面提升开放度、自由度、便利度,打造新时代开放型经济发展新高地。

  在高质量发展中,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已经走过了“三十而立”,正在以革新之志进行“二次创业”。如今,在空港、在临港、在海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一直在路上,增进民生福祉一直在行动。采访中,记者感受到了每一位保税人的坚定信念——建成高水平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宜业宜居国际生态活力新城,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