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数据报告 > 数据 >

滨海新区科技创新 经济“半年报”发布

来源:
北方网
发布时间:
2016-07-18 17:08
阅读:

    近日,天津滨海新区公布的上半年经济数据显示,预计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在国家五大发展战略支撑下,滨海新区调结构、促转型、增动力、提效益、惠民生,尤其是以科技创新为驱动、以金融创新输血实体经济、以高端优质产业集聚为依托的多维度支撑,使区域经济呈现“新特色”。

    新兴区域发展速度与效益惊人

    中心商务区上半年发展数据格外引人注目,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800家,是去年同期的1.3倍,包括各类现代服务业企业2258家,个体工商户542家,合计注册资本金857.7亿元。其中注册资本金5000万元以上企业299家。

    截至上半年,中心商务区内注册企业总数超过1.4万家。其中,金融及类金融企业896家,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8万亿元,包括持牌法人金融机构7家、持牌非法人金融机构38家,非持牌类金融机构851家。“双创特区”自去年9月21日挂牌以来,月均新增“双创企业”超过300家,总数已达到2788家,其中金融类企业336家、科技楼企业756家、商贸类企业1544家、文化创意类企业152家。上半年城市建设及相关配套加速完善,区内共有26栋现代化楼宇竣工投用。目前,每天生活、工作、休闲在中心商务区的人已超过10万人次。

    同是新兴发展区域的东疆,上半年新注册企业954家,注册资本1209亿元,平均单体规模达到1.27亿元。从落户企业所在行业情况看,租赁企业和贸易企业注册均超200家,主导产业聚集效应显现。

    此外,保税区、临港经济区、中新天津生态城等新兴经济功能区半年经济发展的增速与效益也都有不俗表现。

    科技创新贡献率超过60%

    “我们公司掌握的眼动技术主要是应用在智能家居领域,通过眨眼来控制电器开关,举个例子说,电视上安装了眨眼控制开关的智能系统之后,只要对着电视上的眼部信号接收器看1到2秒,再眨眼,电视就会自动启动。”天津牧瞳星科技有限公司研发部工作人员薛超说,这个公司是开发区氪空间的一个孵化项目。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滨海新区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2614家,累计达24657家;新增小巨人企业135家,累计达1279家。研发中心超过410家,主要分布在高科技及新兴产业领域,其中生物医药领域80余家、电子信息领域70余家、先进制造领域60余家、新材料与新能源领域50余家、节能环保领域近30家,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增长贡献率已超过60%。

    记者了解到,在致力科技研发的同时,新区的科技创新平台和研发机构也开始“走出去”。其中,国家超算(天津)中心建成至今,已为中石油、中海油、中国一重、天津生态城国家动漫园、天津华大基因有限公司等用户提供了高质量的高性能计算服务和信息技术服务,带动经济效益超过20亿元。

    高端优质产业发展壮大

    百万吨乙烯、千万吨炼油、大飞机、大火箭等重大项目的纷纷落地,让新区形成航空航天、汽车及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石油石化、粮油轻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八大优势产业,建成了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

    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1%,这一数值的背后,是新区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

    在新区前不久举行的2016年第四批招商引资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19个项目总投资额近150亿元。这集中签约落户的19个项目除装备制造、医疗设备、生物科技等高技术项目外,还包括迪士尼体验店、文化旅游蜂巢项目等一批文化商旅项目,其中,现代服务业占比达65%,将与实体经济发展实现良性互动。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根据经济结构调整规划,现代服务业比例将不断增大,包括教育、旅游、养老等现代服务业项目。在物流领域将围绕邮轮经济、现代海铁联运的发展引进一批服务业企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的进驻,既改变了新区的产业结构,也为引进更高层次的高科技实体产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高端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的东疆保税港区,租赁产业继续保持领先地位,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完成114架飞机租赁业务,是去年同期的2.3倍;飞机租赁、船舶海工租赁、基础设施和大型设备租赁三大板块聚集了行业龙头企业,租赁领域快速拓展。首家金融租赁公司总部中铁建金租落户并入区办公,为租赁产业进一步集聚起到示范作用。

    让发展成果更惠民

    夏日时节,走进新区建设工地,海河外滩提升改造、南开中学滨海学校、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滨海医院、滨海新区第一老年养护院、滨海文化中心、万达广场、Z4和B1交通轨道线等涉及民计民生的重点工程正如火如荼地建设。

    今年初,新区确定2016年20项民心工程,涉及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发展社会公共事业4大类、60个子项。如今,一批项目已经完工,其他项目也进展顺利。

    家住大港油田幸福路附近的吴先生晚饭之后喜欢到在建的一个工地附近转转,这个工地是大港油田港西新城保障房项目,“上半年就已经开工了,没事的时候我喜欢来看看,看看楼长高了多少,盼着早日封顶,这样我们很快就能搬进新房了。”

    开工建设5652套保障房是今年新区改善民生的20件实事之一,其中上半年已开工建设1800套,其余3852套也将于今年9月底前实现开工建设。

    新区今年还将有序推进示范镇100万平方米还迁楼入住工作。完成10个社区服务站提升改造,实施30个老旧小区、10个农村供水管网改造工程。开工建设兴安花园菜市场、联盟集贸市场等一批菜篮子工程。

    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医疗服务、方便出行、完善社区功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是百姓最为关注的。经济的发展带来的不只是住房条件的改善、交通出行的便利,还有居住环境的变化。今年,新区通过实施“四清一绿”行动,开展了新一轮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实施燃煤供热锅炉改燃并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等工程,开展全区范围坑塘和沟渠黑臭水体治理。完成20条道路绿化,街心公园、郊野公园、海港生态公园、遗鸥公园等项目加快推进,新建提升绿化面积933万平方米。完成农村绿化造林8406亩,植树60.8万株。推广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建成地埋式垃圾桶500个。

    专家观点

    科技人才是未来的“人口红利”

    “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新区经济‘提质增效’离不开结构调整和改革。”南开大学滨海开发研究院院长周立群说。

    周立群分析,在发展的大环境来看,整个中国的经济结构呈现出向好趋势,“现代服务业发展得很快,对经济的拉动大大超过了投资,就新区来看,现代服务业的比重也在提升,改变了过去那种单靠生产要素投入、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对经济拉动开始形成新的动力。”

    在“提质增效”的同时还要做到“不失速”,周立群认为,借助正在实施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及“互联网+”的发展优势,在对传统的行业的改造提升中,要向中高端转变,而不是一直处于分工体系中的低端位置,尤其是附加值低的领域,要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以前享受的人口红利是劳动成本低带来的,未来人口红利在于素质的提升,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有效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