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内外开发区 >

2017年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案例集之一:产业园区到科创中心的“蜕变”——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

来源:
商务部外资司
发布时间:
2018-05-17 10:02
阅读:

   一、背景情况

  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地跨上海徐汇、闵行两区,总规划面积14.28平方公里,是以公司制管理的国家级经开区。

  2000年以来,随着开发区商务成本不断攀升,部分企业开始转移到市郊甚至外地,加之开发区可开发土地所剩无几,如何使开发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更高效益,如何让全国知名的产业高地进一步释放创新活力,如何发挥开发区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成为开发区亟需破解的难题。为此,开发区对标国际著名科技创新中心,优化科创载体结构,完善科创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推进开发区由产业园区向科技创新中心转型,成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之一,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漕河泾科创模式”。

  截至2016年底,开发区共有中外高科技企业3600多家,其中外商投资企业800多家,82家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在区内设立136家高科技企业,经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和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分别达390家和20家。开发区企业营业收入突破2933.2亿元,同比增长13.3%,其中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2133.7亿元,同比增长25.4%,占总营业收入的72.7%。开发区拥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22人,市级以上企业技术 中心37家,企业研发投入142.8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4.8%。开发区近5年专利申请量年增长率超过30%,累计申请专利25183件,其中发明专利13703件,占比54.41%;每万从业人员拥有发明专利授权204.1件,远高于一般科技园区。

  二、主要做法

  开发区在建设科创中心的过程中,主要坚持“四个并举”,重点推进四大举措。

  (一)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在硬环境方面,一是围绕创新创业项目需求,加大创新创业载体供应体量。开发区新建浦江创新创业园、科技绿洲国际孵化联合体,改建桂平路国际孵化中心、宝石园众创空间等双创载体,拥有孵化空间约60万平方米,约占区内全部产业空间的12%。二是围绕人才的工作、生活和休闲娱乐需求,持续完善配套设施。开发区重新规划了商业配套设施,在主要楼宇配置休闲餐饮、运动健身、小型购物、自助银行等场所。三是围绕城市功能升级需求,改造园区公园、绿地、河浜,增加各类开放共享空间,促进交流合作等。

  在软环境方面,一是围绕提升园区服务功能,通过专业公司运作,建成了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物业、商业配套、生态环境建设、交通能源、协会等综合科技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各个服务板块逐渐成为行业标杆,其中创业中心被评为亚洲最佳孵化器,物业公司连续被评为全国物业公司30强。二是围绕重点产业,大力引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认证检测等外部科创服务机构,提升优势产业集群竞争能力。开发区已引进20多家银行、证券公司、80多家投资公司和150多家知识产权服务机构,2015年被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三是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打造智慧园区,建成开发区无线WIFI全覆盖,建设在线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二)坚持“育苗”与“造林”并举,完善创新创业体系。

  在“育苗”方面,开发区建成了覆盖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的创业服务链,共有孵化器1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在孵企业686家。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孵化企业3029家,孵化企业毕业率89.2%,其中在科技部火炬中心报备的优秀毕业企业341家。在探索新型创业空间方面,开发区创业中心联合区内COCOSPACE、优客工厂、创嘉站、启创(中国)腾讯创业基地等10余家品牌众创空间组成“众创空间联盟”。

  在“造林”方面,开发区面向园区科技企业建立和培育了一支由635名通晓各项科技政策、熟悉科技项目的企业专员组成的科技联络员队伍,全年组织各类科技政策、投融资、法律、财税等专场培训超过50场。成立了计量测试检测、纳米材料检测评价、仪器共享服务、软件评测、生物医药公共技术等5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以及人力资源、知识产权、培训、融资、文化交流等14个公共服务平台。其中,成立于2009年的漕河泾开发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坚持无抵押、无担保的纯信用方式,已累计为园区企业投放资金11.02亿元,有效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三)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推动产业转型。

  在保持电子信息这一主导优势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开发区重点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科技服务、软件信息、金融、现代商贸等高附加值现代服务业,大力引进国内外著名企业的地区“一部三中心”(总部、研发设计中心、运营结算中心、管理服务中心)项目。

  开发区重点建设集成电路设计、核电、生物医药等“四新”(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产业基地。同时,在本部区域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金融服务业集聚区、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区、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园,在浦江建设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联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近十年,开发区现代服务业营业收入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速。

  (四)坚持“飞地拓展”与“二次开发”并举,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开发区实施“走出去”战略,按照“统一品牌、跨区布局、多点联动、协同发展”的发展模式,在上海闵行浦江、松江新桥、奉贤南桥、浦东临港、康桥、外高桥、青浦赵巷以及浙江海宁、江苏盐城、贵州遵义设立分园区,形成了“一区九园三分区”格局。

  在向外“飞地拓展”的同时,开发区积极推动本部园区老工业地块的“二次开发”,对已出现经营困难的传统制造企业,通过厂房回购、提前收回土地使用权等方式,促使其退出、调整和转移。如近年引进的嘉会国际医院、强生集团、昊翔机器人等项目,均入驻在原来工业土地上 “二次开发”新建的办公楼宇。

  今后,开发区将以建设科技服务示范区、众创空间集聚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新兴产业引领区和城市更新标杆区为目标,力争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知名区域之一。

  专 家 点 评

  近年来,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发展需要,坚持“四个并举”推进科创中心的创建:一是坚持打造硬环境与软环境并举,优化产业发展生态示范作用;二是建设覆盖技术转移、项目培育、企业孵化、企业加速的创业服务链,完善创新创业体系;三是坚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现代服务业并举,推动产业转型;四是坚持“飞地拓展”与“二次开发”并举,促进区域联动发展。

  上述重点推进的四大举措成效显著,成功破解了开发区在转型发展中遇到的难题,使开发区有限的土地资源创造了更高效益,让全国知名的产业高地进一步释放了创新活力。特别是产业发展生态与服务体系的打造要先于创新要素的集聚,完善科创项目孵化培育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坚持开放、联动、共享的发展理念,发挥开发区的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等方面的经验,对其他开发区具有很强的示范和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