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内外开发区 >

三大变革助推北京开发区高精尖产业发展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
发布时间:
2018-02-01 10:48
阅读:

   近日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年度工作会上获悉,2017年北京经开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33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高精尖产业贡献卓越,高新技术企业占全区法人单位总数的比重达到3.83%。

  这些令人振奋的数据背后,正是北京经开区瞄准动力、质量和效率三大变革的成果奏效和真实反映。

  标定“动力变革”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1月19日,被命为“亦庄·全图通一号”的通导遥一体化技术验证卫星发射成功。全图通位置网络有限公司总经理马长斗说,这颗卫星成功发射将加快导航定位进入亚米级时代。马长斗介绍,公司选择落户北京经开区,正是因为这里拥有完善的集成电路产业链,可为卫星的研制生产和应用终端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像全图通一样,很多有着科研院所和高校“基因”的企业将北京经开区视为让专利变成红利的首选地。这不仅离不开北京经开区完善的产业链、创新链,以及与国内外科技界广泛的合作基础,更多的是其主动作为。

  北京经开区通过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引导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围绕主导产业关键环节在经开区布局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等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加强与大院大所的主动对接。受益于此,一批新产品新技术在此集中转化落地。2017年,北京经开区企业研发完成国际领先新技术117项、新产品123项。科技成果转化率连续多年保持在80%以上。

  锚定“质量变革” 实现关键技术突破

  取得关键核心技术的企业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柱石,但如何让这些企业的产品“叫好又叫座”,避免市场“滑铁卢”,北京经开区给出了“变革”之解:用高质量的有效供给撬动市场核心竞争力。

  在近日举行的美国拉斯维加斯消费电子展上,来自中国的全球首款75英寸8K电视出尽风头。这款电视搭载了京东方独有ADSDS显示技术的产品,将视觉体验发挥到极致。近年来,京东方在北京经开区的支持下,通过企业增品种、提品质等一系列举措,突破关键技术取得的成果。据悉,2017年京东方在美国专利授权量达1413件,同比增长62%,增速在TOP 50公司中继续保持第一。

  “北京经开区的经济增长是伴随着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而带来的增长。”北京经开区有关负责人如是说。

  2017年年底,北京市出台《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打破传统业态发展的路径依赖,创造新的供给,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无论是十大高精尖产业目录还是突出强调“高质量”的发展思路,北京经开区已占得“先机”。下一步,北京经开区将聚焦“硬技术”创新,在核心技术、关键环节上加强技术储备,集中力量打造填补国际国内空白的前沿技术和创新型拳头产品,更好地发挥政府在促进制造业升级上的因势利导作用,鼓励企业生产更高质量、更高品质的产品,用“质量革命”来引导需求。

  锁定“效率变革” 巧解企业发展难题

  如何让“金贵”的土地资源流转到高精尖产业中?北京经开区探索出了收储、回购、升级、嫁接、疏解等多种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土地循环利用效率。统计显示,2017年完成三洋能源等12个项目土地及地上物二次利用,循环利用土地共计28.6公顷。

  不仅如此,北京经开区在资金、人才等支持上也坚持“效率导向”。依托国有投融资平台,2017年北京经开区累计开展产业投资300多亿元,引导产业落地投资额1200多亿元。围绕吸引高端人才打出一套“组合拳”,创立“博大贡献奖”、“新创工程·亦麒麟人才”评选,每年设立2亿元人才专项资金支持人才发展,成立各类产业基金为高端产业领军人才项目成果转化提供有力支撑,将机制创新落实落小落细,不断增强人才活力,形成优质高效的用人氛围。

  目前,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等重点产业的重大项目调度已经启动,聚焦产业链上下游优质资源的以商招商已经排上日程……北京经开区更长时间内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000亿元,税收收入750亿元,形成6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5家百亿级企业,现代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