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内外开发区 >

2018上海自贸区 更多惊喜值得期待

来源:
中国(上海)自由
发布时间:
2018-01-24 10:52
阅读:

       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中国改革的前沿阵地,上海自贸区更要一马当先,突出系统集成,强化改革联动,体现先试先行的引领作用。

  近日记者从上海自贸区管委会获悉,2018自贸区的几个关键词可圈可点、值得期待。

  “自贸区速度”显先发优势

  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地区营商环境的重要指标之一,是投资建设项目的验收审批效率。2018年1月20日,一部造福自贸区等诸多企业的《浦东新区进一步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改革方案》正式实施。此前,张江科学城和临港建设项目管理服务中心开始试运营,成为自贸区企业家门口的“大管家”。这些“福利”的直接影响就是将大大缩短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速度。

  了解到,2018年,“三个自贸区速度”将在上海自贸区实现,体现其先发优势。

  一是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速度体现国际领先水平。从取得土地到获批施工许可证的政府审批时间,带设计方案出让的不超过15个工作日,不带设计方案的不超过48个工作日。

  二是企业市场准入“两个当场办结”。企业变更当场办结,从名称库选名的企业注册当场办结。

  三是通关时间两年内压缩一半。2018年实现海运进境平均通关时间2天、空运12小时,2020年分别压缩到24小时和6小时。

  继续深化监管制度创新

  国务院印发的《全面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明确提出,在洋山保税港区和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等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设立自由贸易港区。

  在专家们看来,在“一线”最大程度放开后,能不能有效进行风险管控,是对自由贸易港最大的挑战。为此,在探索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同时,上海自贸区需要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实施更高标准的贸易监管制度,建立“一线放开、二线安全高效管住”为核心的境内关外制度体系和集约化监管的管理体制。

  聚焦服务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外向型产业功能,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合作的活力,打造开放层次更高、营商环境更优、辐射作用更强的开放新高地。

  2018年,上海自贸区将继续深化“六个双”事中事后监管体系。重点抓好企业信用评估和行业风险评估,使诚信监管、动态监管、分类监管和精准监管落到实处。特别要通过用好这个体系,解决无证无照经营、“僵尸企业”等顽症痼疾。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

  新年刚过,上海达美乐比萨有限公司证照事务部负责人糜海卿来到上海自贸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外资分公司的变更。“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在一个窗口把材料送进去,当场就拿到了准予变更的通知书,以往这类变更事项需要办理3到5个工作日。”

  糜海卿的惊喜来自于上海自贸区为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的“改革组合拳”,通过推出“四个集中一次办成”,让企业少跑路、百姓少跑腿。这“四个集中”分别为:推进所有部门审批处室向行政服务中心集中;所有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向“单窗通办”集中;所有投资建设审批事项向“单一窗口”集中;重点区域建设项目集中验收。

  2018年,对于上海自贸区企业而言,这样的惊喜还会更多。上海自贸区将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通为企业服务的痛点、难点、堵点。加快行政审批“四个集中”等,深化企业投资建设领域审批改革,探索实行“多评合一、多图联审、区域评估、联合验收”,大幅缩减审批环节和周期。

  此外,还将通过深入推进“三全”工程(企业市场准入“全网通办”、个人社区事务“全区通办”、政府政务信息“全域共享”),总体实现“一次办成”,切实提升企业、市民办事便利度,打造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先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