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开发区 > 国家级开发区 >

滨海新区政协献策凝心聚力 建言创新发展

来源:
滨海新区
发布时间:
2014-12-15 15:26
阅读:

滨海新区政协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议政建言

    编者按:当前,滨海新区改革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凝心聚力,创新发展”大讨论活动正在全区上下如火如荼地广泛开展。新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广大政协委员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切实履行政协各项职能,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和自贸区建设为工作着眼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紧紧围绕进一步加快新区开发开放,建睿智之言、献务实之策,形成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议政建言成果,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的独特优势和重要作用。本期选登部分建言文章,希望各界有识之士群策群力,共谋大计,为推动新区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贡献力量。

    区政协调研组建议

    深化滨海新区

    混合所有制改革

    区政协调研组深入调研,认为进一步深化新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对于提高新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整体竞争力,促进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共同繁荣,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都有重要意义。为此,建议根据国内外经验及新区现状,新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应遵循以下思路:以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国有资产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以分类监管为手段,深化国有企业的分类改革;以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为抓手,推进国有企业管理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搭建新区国资运营平台。组建滨海新区国有资本运营有限公司,承担国有资本和国有股权管理、流转的平台功能。公司接收整合滨海新区各类闲置的经营性资产以及部分优质股权资产,盘活资产。引导和参与新区国有企业改革调整,承担新区政府重大专项任务,并对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进行辅助性投资的功能。

    开展国企分类改革按照新区国企的实际功能,将其划分为竞争类企业、公共服务类企业和功能类企业,三类企业实行分类改革。

    竞争类企业以市场为导向。对竞争类国有企业,应以国有资本少而精为主要工作目标,积极推进企业的股权多元化改革。可以考虑率先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积极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同时积极推动具备上市条件的企业实现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资本市场上市,努力打造发展前景好、资产质量好、盈利水平高的上市公司。

    公共服务类企业注重社会效益。公共服务类企业(包括能源、交通、水务等领域)以确保城市正常运行,保障民计民生和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兼顾经济效益,重点关注安全、产品品质、成本控制和服务质量。通过新设、合并等方式,进行整合,缩减企业数量、有效配置资源。

    功能类企业注重任务保障功能。功能类企业,包括各类投融资平台和资本运作平台,以完成政府重大专项任务、服务战略性任务和实体经济为目标,追求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果,重点关注融资能力和风险控制。推动功能类企业上市融资,并将所获资金优先用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领域。

    积极谋求与各类社会资本合作。积极鼓励各类社会资本通过出资入股、收购股权、认购可转债等多种形式,参与滨海新区功能类、公共服务类国有企业的改制重组,在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加强战略合作,实现滨海新区国有资本与其他国有资本、非公资本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

    推动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层,国有独资公司三年内全部引入外部董事。在竞争类企业,逐步推进外部董事大于内部董事,探索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资本出资人应健全国有绝对控股公司董事会,依照规定,向相对控股或参股企业提出董事和监事人选。强化监事会的有效监督。

    推进市场化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探索符合企业经营管理实际的管理体系和管理方式,实行更加市场化的选聘和退出机制。逐步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倡导企业家精神。深化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

    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加快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加强分类考核,科学合理地设置考核指标,突出价值创造、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发挥经营者业绩考核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企业核心骨干人员的长期激励约束机制,在部分轻资产的国有企业中探索实行“员工持股”机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和退出机制。

    进一步整合各项经济扶持政策。通过规范、专业的基金管理模式,将各种经济支持政策综合转化为股权投资,选择符合当地产业发展方向、信用良好、且有融资需求的各类企业,进行定向权益性投资,从而保证扶持资金投入到新落户的、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项目之中,吸引大项目、好项目的落户,并实现扶持资金的规范管理,形成新区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和多方共赢局面。

    完善新区国资监管体制结合滨海新区实际,细化完善国资监管的各项制度,建成统筹协调、分类监管的国资监管体系。加强与功能区管委会在国资监管工作的协调与配合,积极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功能类企业分组管理模式。

    区政协调研组建议

    加快发展滨海新区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推动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伴随京津联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重大战略的推进,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黄金期。区政协调研组调研发现,目前滨海新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形势喜人,环境良好,但存在着科研机构数量不足,功能有待提升;新兴产业基础薄弱,缺少标志性行业及知名龙头企业;科教智力和人才资源不足;政策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有待优化等问题,为此提出建议。

    建议,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加快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利用区位政策优势,科学定位,错位发展,主动做好承接首都科技创新资源的规划设计、政策研究、产业布局、发展重点、人才引进等工作,加快扩大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量,推进科技型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要促进首都高新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高新科技人才的引进落户,全方位帮扶科技型中小企业成熟产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推广、应用。

    加快培育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要打造一批具有国内外行业竞争优势的科技“小巨人”企业,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前景良好,能够引领产业发展全局的科技企业,目前暂不具备“小巨人”培育条件的,要勇于打破产值数量限制,实行区域性政策倾斜。对列入培育计划的,要重点推荐申报国家、市委、新区的各项重大科技项目支持,对被培育企业的成果转化、技术改造和产业化项目,优先推荐列入市区统筹资金;优先协助解决被培育企业的发展空间和急需人才的引进问题;优先为被培育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担保等融资服务,优先为被培育企业提供上市辅导。

    打造科技招商亮点推进新区经济转型升级。做好五个层面的科技招商:一是地方政府与高校院所的全面合作。二是特色产业与高校院系的合作。三是科研成果的直接转化。四是企业与项目的对接。五是人才的引进。不断创新科技招商招法,开展精准招商和龙头企业的产业链配套招商;面向重点区域,加强组团式招商、“蛛网招商”。加大力度借助首都创新资源,打造京津科技新干线。积极从北京中关村吸引移动互联网、文化创意、高端制造业等领域的高新企业。支持传统产业领域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为科技型中小企业。选派科技特派员,帮助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给予科研经费的优先支持。组织召开银企、校企对接会,科技政策培训会等各种活动,推动科技政策“全覆盖”。

    创新科技孵化载体发展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升级发展一批孵化器。探索新型孵化模式。建设完善新区孵化载体专家顾问团队,帮助各孵化载体制定孵化服务标准与流程、完善内部管理制度。新建布局专业孵化器并推进现有孵化器建设提升,大力开展孵化器管理人才培训。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细分专业领域建设行业生产力促进中心。

    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支撑。培养和造就一批优秀创新团队和创业人才,重点培养和支持中青年科技创新人才;扶持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培养造就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营造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政策环境,形成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人才特区;实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培养计划,推动转化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构建创新人才经验交流、分享机制。

    优化完善科技创新平台和区域发展环境。创新财政资金科技投入方式。做大引导基金、风险准备金规模、科技保险保费补贴范围,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建设科技金融对接平台,形成多渠道、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保障体系。建立金融资本介入创新创业全过程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为科技型、创业型、创新型中小微企业提供个性化、低成本金融服务。积极引导企业引进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股改上市。增强产业创新平台作用,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创新平台体系,推进产学研深入合作和成果转化。要加快制定产业技术联盟发展战略计划。大力支持协会和产业联盟的工作,搭建企业家、高科技人才交流平台,加强创新合作,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谋求更大发展。

    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

    促进产业集聚和升级

区政协经济委员会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层面来考虑,滨海新区要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优先用好北京首都资源,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高端产业的集聚,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他们建议,新区要发挥区位优势,构建现代互联互通交通网络。发挥新区机场、港口及高铁优势,推进京津冀区域交通一体化进程。进一步完善北京至新区高速公路、高铁交通网络,规划建设疏港物流专用通道,加快建设新区轨道交通连接核心城区和七大功能区,形成南北、东西快速交通网络体系。

    要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京冀产业对接战略规划。针对首都转移产业,瞄准产业龙头企业,构建清晰产业承接和转移的战略规划体系。坚持高端研发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战略,加速产业集聚,做大做强新区主导产业,加强与河北企业的产业配套,形成区域间产业合理分布和上下游联动机制,促进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要强化载体建设,打造优质项目“吸附器”。新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主要集中在金融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制造业、物流及旅游业等方面。要积极打造产业承接载体:在中心商务区,打造北京金融和总部产业合作基地;在未来科技城,打造京津冀科技合作带;在临港经济区,开发区中区打造高端制造合作基地;在海港、空港发展大物流合作带;在中心生态城打造旅游、休闲产业合作基地。

    要加大招商力度,聚集高端产业资源。充分发挥新区优势,创新招商思路,围绕新区主导产业,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强化产业链招商;加强与有实力的中介机构、行业协会、龙头企业联系,进行合作招商;服务在新区投资的大型央企、北京龙头企业,开展以商招商。

    要完善服务体系,优化产业发展环境。围绕项目引进、签约、动建、投达产,提供全方位“保姆式”服务;搭建公共技术平台、研发成果转化平台、资金融通平台及人才聚集平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促进来新区投资的京冀企业发展壮大。

    民革滨海新区区委会建议

    加快提高贸易

    便利化水平

    民革滨海新区区委会就加快提高滨海新区贸易便利化水平进行调研,拿出具体建议

    他们认为,开展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是贸易便利化的终极目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是国际通用的贸易便利化工具。建议加强对新区“单一窗口”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争取国家批准在天津口岸开展试点。同时,加强口岸各港区、主体企业协同配合的主动性,形成推动形成“单一窗口”建设的合力。

    创新进口贸易通关便利化措施。目前全国14个保税港区与国际通行的自由港区相比,海关的监管模式是突出“一线、二线、区内”三重管理,企业感到不自由不便捷不高效。因此建议,国外到港货物从码头直提直放提入保税仓库。天津港集团与东疆海关、检验检疫部门允许集装箱从码头直提直放到保税仓库内(不拆箱),实现码头和保税港区内保税仓库的联动,使区港一体化名副其实。简化国外货物入区备案的一次报关手续。建议海关创新货物备案清单管理模式,在区内推广以舱单为主要申报依据进行货物备案,简化备案清单申报要素,加快货物的出入区通关速度和国际中转、国际转口货物的周转速度。提高进口货物二次报关的货物通关效率。建议天津海关在东疆保税港区率先推行“预归类、预申报、预审价、预交费”,特别是推行“预放行”制度。在东疆海关设立预归类科室,国外货物离境前办理预归类业务;海关在国外货物离境发运后,接受提前办理报关手续;对于部分商品给予办理价格预审,海关对于诚信企业开设企业账户,办理预缴税费业务;对于进境货物预放行,采取先入区后报关,保证特殊货物及时进入恒温库或冷冻库,为进口商品品质提供保障。

    大力推广关检合作的“三个一”的通关模式。“三个一”是指海关与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合作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执法合作新模式。建议协调在以东疆保税港区为龙头的五大类21平方公里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内大力推广关检合作的“三个一”的通关模式,形成规范化和规模化的联合查验机制及平台,扩大贸易便利化成果。

    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建议

    促进港口

    加快转型发展

    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战略形势下,滨海新区如何取舍发展产业、项目,改善环境质量,是一个重要课题。为此,区政协经济委员会开展调研,认为调整天津港的发展方向是发展好新区的重要一环。他们表示,多年来天津港的特点就是港城一体,港口输运主要依靠汽车运输,产生了大量尾气污染、噪声,时而造成交通阻塞。天津港的五亿吨吞吐量中有两亿是矿石和煤炭,这些散货的堆放和输运过程都造成了明显的污染,而收益非常有限。这种城市布局结构和输运的货物结构使港口的输运活动与宜居城市的建设形成矛盾,为此提出意见建议。

    建议,不能只以GDP论英雄,作为港口也要改变以吞吐量论发展的思想。一是从天津港港口码头设施经过最近10年的大规模投资建设和改造看,天津港口的吞吐能力已经大大的高于货源供给和港口公路、铁路的集疏运能力;二是从国外发展的成熟经验看,港口发展进入成熟期以后,港口吞吐量都会失去原来陡峭增长曲线,进入一个平缓的增长或者持平曲线,所以多元化发展港口而不是一味追求吞吐量应成为我们的目标。

    在比邻新区核心的港区减少散货的运输量。大量的散货运输涉及的货物价值普遍偏低,散货运输车辆封闭性差,容易形成超载、撒漏污染和事故。散货堆场土地利用效率低,同时也是一大污染源。世界上主要港城一体化大城市的港口都是主要运输集装箱,而世界上也主要是以集装箱吞吐量来衡量一个港口的影响力。

    降低散货输运量之后,可以创造更好的交通、服务、政策、设施、环境,促进集装箱输运的发展,集中精力发展高附加值物流业,为港区周边未来自由贸易区的高质量、大规模、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腾让出的港口码头和货场用地可以在确保传统港口业务,港口装卸业和国际物流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房地产、国际贸易、金融等港口经济配套的服务业,促进港口新兴业综合服务业的发展。

    腾出的土地也可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和比邻的城区一体化发展,建设宜居生态的滨水生活区,全面体现滨海城市的特点。

    进一步加强疏港交通管理,制定新区黄标车治理计划,包括来自全国各地的疏港车辆进入新区都应该达标排放。

    随着散货输运的减少配合交通治理的加强,将有条件逐步拆除随处可见的限高架,还道路一个规范、整洁、安全的本来面目。

    民进滨海新区区委会建议

    加快推进中心商务区

    金融创新基地建设

    民进滨海新区区委会建议,滨海新区应抓住先行先试的重要政策机遇,加快推进北方金融改革创新基地建设,着力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建议,加强同京冀地区的金融合作。中心商务区应立足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加强合作共赢,做好金融体系顶层政策设计。一方面深化与京冀的金融合作,吸引该区域金融机构在中心商务区设立保理、离岸金融等专业性分支机构;另一方面,利用京冀金融资源,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如探索京冀地区间税收分享和产值分计政策。在税收方面,按照对产业的边际贡献系数比例,在区域间产业转移时,实行税收分享,在合作地区之间进行分成。

    进一步加快推进金融专项改革。根据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总体部署,中心商务区可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航运金融、小微企业融资、金融监管协调等方面积极探索新模式。

    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心商务区可依托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跨境双向贷款业务,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提供人民币融资便利化措施试点,在控制风险和稳健推进的前提下,推进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对外开放,拓宽人民币流入和流出渠道。

    推进航运金融试点。允许已经开展离岸银行业务的商业银行在中心商务区设立机构,积极开展离岸银行业务,为在区内注册的企业提供服务。允许在中心商务区内注册、有离岸业务需求的企业开设离岸账户,简化离岸账户审批流程。对注册在中心商务区内的航运企业从事海上航运业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等。

    推进小微企业融资。充分发挥中心商务区的职能作用,探索引导资金向小微企业流动,规范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方法措施,加快推进OTC市场建设,逐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途径障碍,以供小微企业投融资发展。推进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明确监管主体采取区别对待,一是把中心商务区内的机构按照新型金融机构的分类,包括申请审批、资本金规定、业务规范等由金融监管部门监管。二是研究协调“一行三会”(央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政策支持,实行金融监管联谊会制度。

    建设国家级高层次金融人才创新创业的实践基地。中心商务区可以调查区域内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适时发布人才金融等政策信息,研究制定储备高层次金融人才队伍,建立创新实践基地等落实引智政策,打造中心商务区的高层次人才聚集创新创业模式的典范。

    九三学社滨海新区区委会建议

    推进滨海新区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九三学社滨海新区区委会调研发现,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知识智力密集度高、产出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对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新区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存在着顶层设计不足;政策优势不够;同质化现象严重;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不强;人才缺乏等问题,为此提出意见建议。

    他们建议,统一规划布局,重点分类实施。全面推进新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政策研究、组织协调、监督落实等工作。鼓励成立行业协会。加快服务体系建设。重点聚集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企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探索新兴业务领域;引进国内外大型企业总部、结算中心、营运中心;发展保税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及国际贸易、国际配送和国际中转业务等;全力推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配送中心、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

    完善政策机制,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工作协作机制,统筹协调招商和项目的摆布等问题,形成发展合力。出台产业扶持政策,争取国家和市的支持。制定专项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给予大力支持;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联动机制,定期组织招商,尽快引进新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设立配套奖励资金,对于新引进的企业,按照企业完成税收额度按比例给予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专利等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自主品牌,加大奖励。鼓励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收购兼并、上市融资等方式做大做强。

    完善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等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东疆保税港区等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加快发展,发挥资源要素加快聚集功能。推进信息化与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加快金融、商品交易、研发设计、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信息化建设。

    优化人才政策,完善用人环境。完善培育人才、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的具体措施。如,加快引进和培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急需的信息咨询、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等行业的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依托高等院校、专业技能培训机构,建立多层次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引导和鼓励企业改善人才的待遇,增强企业吸引力;加快人才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和载体平台建设,鼓励人才大胆创业,推进人才队伍集群建设。